许多人连连点头。

有人觉得那句“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十分有道理,大多数人都觉得方运最后说的那个需求有道理。

就在这个时候,所有大儒与大学士把目光转向方运所在,动用全身的力量仔细聆听,而其余翰林进士或其他读书人,都不由自主向方运那里前行。

“您说的是。在随时可能被杀死的地方吃饱穿暖,莫不如在一个安稳的地方,即便衣食住行都差一些,至少可以活下去。”方行炎道。

“安稳平静,才是正常百姓最基本的需求。所以,那个时期先后出现两位真正得到百姓拥护的伟人,前为孔子,后为墨子。你们有没有发现,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墨家所追求的‘兼爱’‘非攻’‘尚贤’等圣道,与儒家的仁义礼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即便是与儒家对立的‘节葬’,墨子也只提倡在积弱贫苦之地施行,甚至直言,若是厚葬能让百姓感到心安,能让一些贫穷者从事相关的行当获得钱财,那厚葬也是仁义之事。两人唯一的不同是,孔圣是自上而下行仁义,而墨子则是要自下而上行仁义。”

众人轻轻点头,儒家与墨家一直对立,很少有人敢说这种话。

“孔圣的‘仁’,意义很多,但最重‘仁君’与‘仁政’,仁君仁政下的百姓才会更加安定。在孟子的时代,孟子强调‘义’,为何?因为战国时期,各国已经没有仁君仁政可言,远远比春秋时期更加混乱,更加令人绝望,以至于孟子已经不对仁君抱有任何希望,所以看待民、社稷与君王三者时,说‘君为轻’。孟子更看重‘义’,已经不去追求大而化之的仁义,而是追求每个人应该去遵守的‘道义’,当每一个人都遵守道义,甚至鼓励我们勇于用激进的手段匡扶正义,即便弑君也是诛一贼。”

“那么,到了荀子那里,为何要重‘礼’?如果说孔子是一位坚信‘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教好的慈祥老人,那孟子就像是一位体味民间疾苦同情百姓但横眉冷对君王的义士,而荀子他老人家呢?不仅不相信君,不仅不相信民,他除了孔圣基本谁都不相信,只信天,认为只有‘礼’才能解决一切,而且他的礼与孔圣的礼有极大不同。孔圣的礼严格来说是‘礼乐’,是建立让人主动去遵守的制度,但荀圣的礼是用秩序和规章制度来约束君与民,所以他才会培养出韩非子与李斯两位法家巨擘。你们若是细细体味,便会发现三圣经历的世界,是何等残酷!”

众人被方运这种新奇的论点吸引,又被隐藏在三圣圣道背后的线索震惊,细细体味才发现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t#u#9#3#.b#i#z

章节目录

儒道至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兔九三只为原作者永恒之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永恒之火并收藏儒道至圣最新章节新书《猎命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