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就在你身边

在一个大学的酒吧里 四个男生正商量着如何去追求一位漂亮女生 旁边一个男生却在喃喃自语:“如果他们四个人全部去追求那个漂亮女生 那她一定会摆足架子 谁也不睬。然后他们再去追其他女孩子 别人也不会接受 因为没有人愿意当‘次品’。但如果他们先去追其他女生 那么漂亮女生就会感到被孤立 这时再追她就会容易得多。”

在那个男生的眼里 追求女生就是一场“博弈”。这是影片《美丽心灵》中的一个情节。

爱情、婚姻问题 就像一场游戏一场竞赛 在这场游戏和竞赛中 男人和女人都想彼此“征服”或“打败”对方。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产生爱的火花的时候 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博弈就开始了。

但人生的博弈开始得更早。当你出生时 就开始了和自己、和别人的博弈。

博弈论原本为游戏理论 这一理论涉及的“游戏”范围甚广:人际关系的互动、球赛或麻将的出招、股市的投资等等 都可以用博弈论巧妙地解释 可以说 红尘俗世 莫不博弈。博弈论探讨的就是聪明又自利的“局中人”如何采取行动及与对手互动。人生是由一局又一局的博弈所组成 你我皆在其中竞相争取高分。所以说人生是一场永不停止的博弈游戏 每一步进退都关成败。

人生就是一场内容丰富的博弈 考试是博弈 事业中的决断是博弈 人生的选择也是博弈。在和别人的对决中 你只能使自己的招式没有弊病 尽量完美。但你是无法猜到对手的每一步棋。人生的命运 你不知道下一步等待你的将会是什么。但你可以通过制定完美的策略 来应对每一场困境。

在博弈中 最重要的是策略的选择。博弈论是通过“玩游戏”而获得的人生竞争知识的理论。如何在游戏中拔得头筹成为最大的或是最后的赢家 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在博弈中 那些微妙的可能性都会导致最终结果的改变。生活中同样如此 生意场中一些无意的言辞也许就会泄露你的机密 在刑侦案件中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也会让刑警洞悉你的心里 所谓心理战术无非是检测你的博弈水平。

我们博 就是博那个我们所期待的结果;我们弈 也是期望能够推动对手往我们期待的方向移动。我们学习博弈 就是为了让我们的人生顺利地朝着我们期望的目标行进。

研究博弈理论以及其中的各种均衡 是经济学家们的事。但是 把博弈论中的精髓拿来为我所用 争取获得每一次竞争和选择的胜利 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关注的事情。艰涩的经济术语和数学计算也许会让你头疼 但其中蕴含的道理绝对可以让你获益匪浅。

本书为了让你阅读起来更轻快 尽量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博弈模型 然后用丰富、生动的故事 向你介绍它对人生带来的启示。衷心希望博弈论的智慧能给你的人生带来影响 让你的每一次选择都更加理性而睿智 让你的人生更加精彩而顺遂。

从古老的游戏到现代的学说

自古有云 世事如棋。生活中每个人如同棋手 其每一个行为如同在一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一个子 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 人人争赢 下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博弈论是研究棋手们“出棋”着数中理性化、逻辑化的部分 并将其系统化为一门科学。换句话说 就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

博弈论是衍生于古老的游戏或曰博弈如象棋、扑克等。数学家们将具体的问题抽象化 通过建立自完备的逻辑框架、体系研究其规律及变化。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以最简单的二人对弈为例 稍想一下便知此中大有玄妙:若假设双方都精确地记得自己和对手的每一步棋且都是最“理性”的棋手 甲出子的时候 为了赢棋 得仔细考虑乙的想法 而乙出子时也得考虑甲的想法 所以甲还得想到乙在想他的想法 乙当然也知道甲想到了他在想甲的想法……

面对如许重重迷雾 博弈论怎样着手分析解决问题 怎样对作为现实归纳的抽象数学问题求出最优解、从而为在理论上指导实践提供可能性呢?现代博弈理论由匈牙利大数学家冯·诺伊曼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创立 1944年他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 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对于非合作、纯竞争型博弈 诺伊曼所解决的只有二人零和博弈--好比两个人下棋、或是打乒乓球 一个人赢一着则另一个人必输一着 净获利为零。在这里抽象化后的博弈问题是 已知参与者集合(两方) 策略集合(所有棋着) 和盈利集合赢子输子 能否且如何找到一个理论上的“解”或“平衡” 也就是对参与双方来说都最“合理”、最优的具体策略?怎样才是“合理”?应用传统决定论中的“最小最大”准则 即博弈的每一方都假设对方的所有功略的根本目的是使自己最大程度地失利 并据此最优化自己的对策 诺伊曼从数学上证明 通过一定的线性运算 对於每一个二人零和博弈 都能够找到一个“最小最大解”。通过一定的线性运算 竞争双方以概率分布的形式随机使用某套最优策略中的各个步骤 就可以最终达到彼此盈利最大且相当。当然 其隐含的意义在於 这套最优策略并不依赖于对手在博弈中的操作。用通俗的话说 这个著名的最小最大定理所体现的基本“理性”思想是“抱最好的希望 做最坏的打算”。

人生如棋局 当局未必迷

博弈论就是说 社会是个大棋局 所有的人都是棋友 用英语语法的时态来描述 就是过去已经完成 现在正在进行 并且将来永远被动虚拟语态的在这个棋局里下棋玩 一直下 直到着凉翘小辫伸腿瞪眼玩儿完了 儿子还要接班接茬下。大概就是有副对联说的 舞台小人生 人生大舞台 改成棋局小人生 人生大棋局就对了。

下棋人人都会 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轮流走步 走步的时候猜想一下对方会如何应对。对方这么应对 我再那么应对。脑瓤子个大的人吧想的步数就多 就占便宜。脑瓜子小的人吧想的就少 就吃亏。最后吧就有输有赢 不输不赢那叫和棋。如果带赌钱的 那输了的吧就得给赢了的钱。总起来看呢 这钱的总数不会增加 就是挪了个地儿 从张三丰的口袋跑进了李四光的钱包。这个事儿呢就起上个名叫做“零和游戏”。

往人多里说 玩儿麻将啊拱猪啊 那也是一种棋局 是四个人在一起玩的广义的棋局。人生这个棋局那就是全社会的人共同玩儿的特大号棋局了。

人生这个大棋局呢 与两个人玩儿的小棋局略有不同。据经济学家说 可以是零和 也可以是双输 也可以是双赢。据资本家开出的妙方说 只要大家都是自私的 有理性的的经济人 然后大家在下棋的时候按照帕累托法则走步 那么就会双赢 或者至少别人赢钱了 你也没有输。但是如果你不按帕累托法则走步 或者不那么理性 那你输了就活该了 怨不了别人。但是我想哪能所有的人都有理性 那社会上不是还有疯子呢嘛 就算都有理性 可是有些人不是更有理性嘛。就像下棋 那还分段位呢。所以实际的情况是有人因为没有按照最佳步骤来下人生这盘大棋 所以就输了。

赢了的人叫做强者 输了的人叫做弱者。因为同时下同一盘棋的人不止两个 所以会有最强者 次强者 最弱者 次弱者等等名堂出来。

人生就是算计 你不算计我 我就算计你。

下棋就要有规则 真正的象棋它的规则一定是在下棋前就制定好了 并且下棋的两方都同意的。人生这个棋局就不一样了 规则可以随时改变。在历史上最开始起作用的就是霍布什的丛林规则 据老霍说 人类从猴变成人之后 仍然奉行动物的丛林规则 以胳膊的力量决定输赢 谁的力气大谁就多吃多占 先吃先拿 而且优先获得交配权或者独揽交配权。有不服的没有?尽管上来抢 就看你的胳膊有多粗。

这种规则就是吴思所说的元规则。元规则又称为自然规则 是自发生成的 是无法解除的。因为只要有一个人奉行 那么其他人也就不得不奉陪。奉行这个规则不需要征得其他人同意 只要自己乐意就可以实施 不象后来的社会契约那样需要多方都同意才能实施。

元规则实施一段时间之后 就决出了最强者 次强者以及最弱者 次弱者等等。开始弱者的命运就是死亡 强者能够独占食物配偶等等各种资源 总起来看下棋的结果接近于零和。后来强者们发现 如果奉行一种新规则 对自己将会更加有利。这种新规则就是不把弱者杀死 而是养着他们让他们为自己劳动 自己获得的资源将会更多。实际上参加博弈的不光是人 还有动物以及大自然。当然动物以及大自然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逐渐加强 在人类面前基本上只会是输家。各种资源实际上最终的来源是自然界 是人类从自然界掠夺过来的 而不是强者从弱者的手里抢夺过来的。这也说明马克思所谓的剩余价值全部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是一种胡扯 应该是工人劳动创造了一部分 自然界主要是太阳能创造了其中绝大部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工人劳动离不开资本 没有资本只有劳动那什么也造不出来。就像一个新生婴儿即有爹又有娘 那劳动可以看做是爹 那资本买来的自然界的资源就是娘 两者通奸产生了父精母血组成的孩子。这孩子后来被卖掉的时候他的价钱比父精的价值和母血的价值的总和还要大 那多出来的这一块剩余价值到底是谁的呢?马克思就说完全是父亲的 因为当初父亲卖精的时候价钱定的低了 不低你资本家也不买啊。那资本家就说了 剩余价值完全是大自然母亲的 因为大自然是弱者 只能被糟蹋 无法讨价还价。比如说我运气好 低头捡到金子 那当然金子是大自然创造的 金子的价钱很高 可是这里边几乎没有劳动的介入啊。

强者发现杀死弱者不如强迫弱者为自己劳动 为自己生产更多的资源对自己更加有利。弱者也发现自己活着总比死掉要划算 所以在强者弱者之间就出现了新的规则 那就是弱者要被强者奴役 为强者劳动。这是强者制定的规则 弱者也同意。弱者想不想制定对自己更加有利的规则?当然想了 可是只要强者不同意 那么弱者就不可能单方面实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规则都是强者制定的”这个话确实是有道理的

于是乎 不同于元规则的新规则就这样产生了。这个规则在吴思的书里被叫做显规则。可是别忘了 社会棋局不是两个人在玩 而是许多人。其中除了制定规则的最强者之外 还有次强者和其他弱者。最强者在制定规则的时候 规则当中当然也规定了次强者与其他弱者之间的关系 这种规定当然应该是最有利于最强者的 而不是最有利于次强者的。次强者以及弱者会不会心甘情愿的遵守最强者为自己制定的规则呢?当然不会 因为人人都是自私的 人人都会不择手段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如果破坏规则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大利益 任何人都会毫不犹豫的去破坏规则。如果破坏规则会受到惩罚 那么就要看受到的惩罚有多大 以及被抓到的机会有多大 如果这种惩罚小于获得的利益 人们仍然会去破坏规则。所以最强者制定规则一定要合理才能吓阻其他人破坏规则的欲望。

但是由于人的理性的有限性 人制定出来的规则总是不完善的 总有覆盖不到的地方。而且规则总是不严密的 总有模糊不清的地方。规则的执行总是会有自由裁量的地方。在这些显规则照顾不到的地方 次强者和弱者就会不遵从显规则 而是实行一种吴思所说的潜规则。

离元规则越远 说明人们的生产力越高 人们掠夺大自然的能力越强 说好听点叫做征服大自然的能力越强 人们越不需要互相杀伐 互相掠夺。

规则在马克思那里被叫做生产关系。由上分析可见 生产关系的建立几乎完全取决于社会最强者 也就是社会统治者 而与被统治者几乎无关 因为建立的规则并不需要被统治者点头同意 只要在这种规则下弱者的收益仍然大于在元规则下的收益 弱者就会被迫接受 而不会造反。

入门必读:博弈论关键词

博弈论的关键词很多 有囚徒困境、重复博弈、智猪博弈、猎鹿博弈、枪手博弈、酒吧博弈、人质困境、以牙还牙、人质困境、信息均衡、脏脸博弈、鹰鸽博弈、分蛋糕博弈、蜈蚣博弈、协和谬误、斗鸡博弈、警察与小偷等等。下面做一些简明的解释 一目了然。

囚徒困境

这个简单的例子 几乎是博弈论的代名词。两个基于“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审讯的囚徒 从理性的角度出发 会产生怎样的结局?结果若是 从个人理性并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那么二人皆坦白 也就是背叛。这在四种策略中并不占优 那为什么不采用集体最有策略呢而合作。很简单集体的优化 必然侵害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当然这一切前提是理性假设 也就是著名的经济人假设:经济学中的人都是“小人”(管理学则认为人是“君子” 有意思而有道理的比喻)。破解这一困境的途径则是打破信息孤立 而执法者的反制则是维持孤立或者加强威胁。无论背叛还是合作 谁在这里面坚持到最后 谁将取胜。

重复博弈

囚徒困境 砸了传统经济学的场子。因为个人的自利行为 并不一定导致集体利益的最大化 “看不见的手”拉不住 人类向堕落之城下滑的趋势 难道这真是一个悲哀?索性并非如此 撇去博弈论的理性假设不说。博弈论者很快发现囚徒困境只在单次博弈情形下明显 一旦博弈的开始陷入重复 合作将到来。因为 未来的收益将左右目前的决策。

以牙还牙

重复的博弈理论上导致了合作的产生 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合作的继续 因为之前已经说过 合作的代价是建立在损害个人利益基础之上的。如果个人放弃未来收益或当前背叛收益大于未来收益 背叛的风险仍然存在。那么在重复博弈中怎样的策略才是最优。若干睿智而复杂在经过计算机中PK之后 极其原始的“以牙换牙”策略脱颖而出 固然这个策略简单至极 其威力却无穷 以至于人们在短暂的欣喜之后 发现这把太阿指之剑倒持的可怕 一旦重复链条中出现一次(也许不经意的)背叛 那据此原则行事的博弈将永无止境的背叛下去 个人利益极度膨胀的同时 集体利益无限衰微。幸好 这个世界不是模型 也不是如此简单。很多时候 我们不必以牙还牙 第三方的规范:道德与法律就是我们的假牙 他们更加有利、有理、有节。

人质困境

一场憋屈的博弈。抢打出头鸟 人质联合固然可以制服歹徒 但是谁愿出头。这一点给了无数处于劫持者地位的一方以机会 类似于秦的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 将最终全盘赢下。人质可有反制的策略 当然有 不过艰难至极。人质可以选择沉默 这样他有一定时间苟延残喘;或者联合劫持者对付人质 结局还是取决于劫持者 万一他过河拆桥怎么办;同时反抗 集体将获得左右策略 但是这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 部分人可能因此受伤。这里是实力与勇气的较量 而且实力暂居上风。

酒吧博弈

如果人人理性 那么每一天到达酒吧的人数将是差不多正好的 但是人非圣贤 往往是有限理性的。第一次到酒吧的人多 那么大多人人认为酒吧人太多 太挤。第二次决定的时候 参考前次而不去酒吧。少数去的人发现酒吧的人第二天很少 感觉很爽 第三次将继续回来 并重新带回许多人……循环就此开始。酒吧博弈一方面显示 现实的博弈参与者 是极其有限理性的 其理性只前延后伸一小段。历史数据只对计算机有用 对人 则不一定。

另一个方面 酒吧博弈指出 胜利者永远只是少数。尽管酒吧存在调谐的可能 譬如发短信时时提醒 但成本恐怕太高。而在其他场合 少数派可能更加会设置种种障碍阻止后进者的上升。也就是说

①盛乐提醒:《博弈论的诡计大全集》最新章节第4章 枪手之战,弱者的生存智慧免费无弹窗阅读将第一时间在兔九,三更新,记住域名tu93.net①(请来兔九,三,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我们的世界仍然是操弄在少数派的手中。不过 总算这个世界不是模型 少数派的道路到底还是有迹可循的。老练的将军仍旧会在八卦迷阵中找到唯一的生门。若你想要 必须做一个更加老练的将军。

枪手博弈

王者的悲哀。三人对枪自决 甲乙丙枪法优劣递减。最后无奈而神奇的结局 将不取决于同时开枪还是先后开枪 最优良的枪手 倒下的概率将最高;而最蹩脚的枪手 存活的希望却最大。因为没有人会把威胁最小的枪手列为一号清楚目标。在这里 后发制人的弱势者将胜出。以弱胜强 绝不是神话。

难道王者的命运就真如此不堪 呵 道别忘了每个理论模型都是有其前提的 击破之中任何一个 王者仍将归来。这就是先发优势。假设这是一场类似CS的竞技 优秀的枪手击倒二号枪手 立刻获得奖励:盾牌。那么三号枪手将陷入绝境。不过 不管怎样 这个博弈模型 到底给了弱势者一份希望。机会永远存在。

猎鹿博弈

两个猎人合作猎鹿获得的收益将远大于分别猎兔的收益 战略联盟将开始。这或许是件好事 不过有取决于最后猎获的鹿——这一公共资源的分配 如果分配得当 整体的效率将增加。如果一方主导 另一方受损 那么帕累托改善无法进行 合作可能终将破裂。

另外一个问题 更加大局的问题。合作的示范性将使得更多的猎人加入 猎获的鹿将大大增加 人类的利益短期内将呈几何级数增长。但是最后 确是生态失衡 鹿群灭群。短暂的繁华之后 猎人将再一次回归于原始猎兔生活。尽管为了避免这一悲剧 人类还有最后的希望:制度经济学的法宝——科斯定理以产权归属来解决外部经济问题。但由于谈判成本以及可行性 人类社会的公共悲剧仍将不断上演。

智猪博弈

混沌之前最后的博弈。小猪和大猪住在猪圈的一边(食槽在这里) 开启食物的开关在另一头 谁去踩 谁丧失先机。结果怎样?是小猪选择“搭便车” 大猪勤跑。因为小猪无论跑还是停 大猪的最优策略都是策略都是去踩机关。不过在实际生活中。这里依旧存在两种策略。

小猪的“搭便车”。大猪有的时候 自觉或不自觉地自封“侠之大者 为国为民” 并因此承受一些不能承受之重。《博弈论的诡计》指出美国战后的行为极似大猪 战后的美国竭力宣传自己的普世价值观 并深入到海外事务 甚至不惜重金协助小国防务。这样小国不自觉地对大国进行了“剥削”。

大猪在击破模型的一个假设之后 仍然有一个后发制人的机会。因为大猪和小猪的耐饿能力不一样 大猪完全有能力撑得更久 小猪如果不想饿死 那只有一条豪赌的路子:龟兔赛跑式的豪赌 但愿大猪打了个盹儿 他回来的时候 还能吃上一两口 要不然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据此 再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很多人切齿的腾讯 毫无顾忌地跟风 做QQ旋风 做拍拍 做滔滔。因为不甘心的小猪早早把新技术研发的前期搞定了 大猪们只需要悄悄跟随 适当的时候踢开挡路的 就可以了。

大猪在这里的后发制人和枪手博弈的后发并不一致 枪手后发是建立在他人恶斗的基础上 大猪后发完全是以自身实力为基础。而且大猪完全不必采取任何激进措施 只要跟随就好。因为小猪获胜的条件不是接近 还是距离。

警察与小偷

令人沮丧的博弈结局。警察和小偷各只有一个机会去巡查或者偷盗A地或B地。A地的价值大于B地 那么警察应该为了保护价值大而一直保护A地吗。博弈论认为当然不是 警察的合理策略应当是有倾向于A以一定概率的随机巡查。这个概率就是:p=A地价值/AB地总价值。这种情况下才能使小偷最大得手几率降至最低。但是很不幸的是 此时的小偷谋求的是 最小得手几率的最大化。也就是说 警察的最优策略将把小偷的最差策略改良!这个便是冯·诺伊曼提出的“最小最大定律”。

我们必须再一次感谢这个不完美的世界 因为现实之中 类似的现象 对于一方仍然可以设法找到对手致命的规律性行动(当然必须考虑到对方是不是一个更加老练的猎手 故意放出的诱饵)。而保持自己的行动的无序性 则有可能成为欺骗策略的武器 这倒似张三丰所言道的:无招胜有招。

斗鸡博弈

两只斗鸡在决斗的时候 无论选择进或退都是一个难题 因为纳什均衡已经给出了一胜一败的最优策略。在很多较量下 死拼将是得不偿失的 因为很可能给第三者机会。因此 两个已经在战场的强势力很可能自觉的遵循纳什均衡 当一方攻击时 另一方暂退。虽然可能某方暂时受损 但较之于两败俱伤是好得多的。不过 要维持这一状况 必须保证下一次先期受损的一方发动攻势的时候 另一方同样的后退。于是这样的攻击性行为开始变得“仪式化” 没有人真正流血。这只不过是两个巨头玩弄的游戏 目的是警告后来者 想进来 那么也得陪我们一起玩 可是你玩的起么?这正是百事的广告 即使暗含挑衅也最多只到“敢为中国红”这样的地步的原因。

协和谬误

欧洲政府在大量投资协和飞机后 终于不能自拔。即使前景黯淡 也撑着面子投下去 非要走头无路才放弃。而这时投入的成本已经全打水漂了。如果 发现不能继续的时候 就果敢放手 损失会小得多。可是他们会、能这么做么?壮士断腕 是何等的壮烈 却也是何等的艰难!

沉没成本很可能会延续人们无畏的坚持。已经沉没的本该放弃 可惜大部分有赌徒式的心理 相信阿基米德的杠杆终将启动。可惜他们在爬到足够撬动杠杆的支点之前 已经窒息了。

协和谬误 倒是给了人们半途而废的理由 会不会有人担心它的滥觞会左右一些本该坚持的目标?的确有这个可能 但是应该相信人们足够理智 完全可以比较沉没成本、机会成本与未来收益的关系。看清了的 必定会坦然地走出协和谬误。

蜈蚣博弈

一场颠前倒后的博弈。蜈蚣博弈的机理是以最终的结果倒退至开始。这是一个睿智的策略 因果相报 把握好因缘 自有好结果。它的另一个好处 就是使得未来的计划明晰化 是你不再徘徊。只可惜 很多时候 碌碌无为的我们并没有看透迷局的眼睛。我们黑色的眼睛只习惯于黑夜。

蜈蚣博弈也有一个致命的悖论 仍旧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冲突 因为最后一次的背叛收益始终优于合作。可悲的是 这一次背叛将由于人性的理智 穿越时光隧道 回到原始的地点:人们将从开始就拒绝合作。还是感谢我们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吧 事实上人们很少这样做。当然合作到最后的也很少 这意味着 倒推法只在中间阶段突然发生了作用 只不过谁也不能预测 中间一步在哪里。在那里 我们只有冀望信任、道德、良知等等。

分蛋糕博弈

两个小孩怎么分蛋糕?经典的故事 经典的解答:一个分 一个选。现实多如此 权利的合理分配将有效促进公平与效率。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置的确使得经济更加活力。不过分蛋糕的进阶模型却强调了讨价还价的策略 分蛋糕不是一次性的 而是多回合的 而且出现成本:蛋糕在融化。

时间称本的加入 将使得分配变得复杂化。双方如果不能及时达成交易 不仅集体的收益将减量 而且个体的收益也将减少。在此情况下 利用时间称本以及威胁、承诺将对其中一方极其有利。顾客可能迫于情势 必须尽快结束谈判 这时卖方却不慌不忙 故意拖延 顾客一方将不得不在价格上作出妥协。

顾客一方当然也有策略 它的策略就是货比三家 要求承诺或威胁。这个前提是买方市场的存在。顾客还应当保护自己讨价还价的能力 这就是顾客有权投诉商家。

鹰鸽博弈

这个博弈很多人等同于斗鸡博弈。不过 斗鸡是两个兼具侵略性的个体 鹰鸽却是两个不同群体的博弈 一个和平 一个侵略。在只有鸽子一个苞谷场里 突然加入的鹰将大大获益 并吸引同伴加入。但结果不是鹰将鸽逐出苞谷场 而是一定比例共存 因为鹰群增加一只鹰的边际收益趋零时(鹰群发生内斗) 均衡将到来。

由此产生了ESS进化上的稳定策略 也就是说一旦均衡形成 偏离的运动会受到自然选择的打击。也就是鹰群饱满后 再试图加入的鹰将会被鹰群排挤。

进化上的稳定均衡最大的好处莫过于保持稳定。但问题在于形成强势的路径依赖 也就是胜出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因为最好的会被当作出头鸟干掉 这是个体的失败 集团的胜利以及集体的止步不前。

脏脸博弈

恍然大悟的博弈。三个人在屋子里 不许说话。美女进来说:你们当中至少一个人脸是脏的。三人环看 没有反应。美女又说:你们知道吗?三人再看 顿悟 脸都红了。为什么?因为美女后一句废话点破天机 三个人都知道脏脸的存在 而且推测知道对方也知道了脏脸的存在(因为另两人脸没红 说明他们看到脏脸了) 而且知道对方知道自己已经想到上一步……循环开始 知识开始共同化 真相大白:三个人都是脏脸 所有人都脸红了。

这就是共同知识的作用 它的作用显得有点可怕的强大。几乎是一招无影腿 杀人不见血。在台面上的博弈之前 私下的算计已经置对手于死地。不过 很可能对方也预料到这一点 早也想到这一点 同时杀来。终于 形成双死局面。

当然 现实虽然存在类似现象 不过共同知识更大的作用在于减少交易成本。因为某些规则人尽皆知 双方只要各自依之行事就可以了。

信息均衡

很想然 信息的作用在博弈之中非常重要。将博弈论还原到现实 人们不再完全理性 信息存在不对称 博弈就需要在抢占信息高地上作出努力。

信息不对称 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信息的不对称会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前者事前 后者事后。信息不对称短期内对某一方会有利 但最终会破坏整个市场。于是有两个解决策略。

信息传递:传达你的正面的信息的策略 也就是说吸引顾客走到你的柜台面前。它的要点是保持有效、减低成本。

信息甄别:诱导对手暴露其私下拥有的真实信息。就是给顾客一个放大镜 保证顾客不会走到其他柜台去。这种策略显然更加有效 不过风险也更大:万一顾客用放大镜看出了了自己的瑕疵怎么办?!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或者来:t#u#9#3#.b#i#z

章节目录

博弈论的诡计大全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兔九三只为原作者盛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盛乐并收藏博弈论的诡计大全集最新章节第4章 枪手之战,弱者的生存智慧